在我国,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这主要是因为 ( )
A.选举方式的选择受人的心理因素的制约 |
B.选举方式的选择受地理环境的制约 |
C.选举方式的选择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 |
D.选举方式的选择受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的制约 |
2009年5月12日,胡锦涛在出席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时的讲话指出,我们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的原则,科学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迅速出台一系列支援灾区的政策措施,积极开展对口支援,迅速组织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这一材料主要体现了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
D.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
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但与人民的期待仍有不小差距。我国积极推行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主要遵循了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
B.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
D.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
2009年4月2日,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落下帷幕。胡锦涛发表讲话指出:经过长期发展,世界经济形成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我们具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客观条件。各国宏观调控工具明显增多,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为增强,我们具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手段。国际社会愿意加强协调和合作,我们具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共同意愿。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渡过难关,实现我们共同确定的目标。
请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联系上述材料分析为什么说“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渡过难关,实现我们共同确定的目标”?
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集中力量办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温总理这一讲话的哲学依据是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B.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
D.个人利益的满足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元史·许衡传》记载: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这表明
A.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 |
B.价值观对人生道路、人生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
C.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 |
D.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评价也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