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将复原后的植物细胞置于清水中,植物细胞也不会再吸水了;可当把因失水皱缩的红细胞置于清水中时,红细胞复原后会因继续吸水而涨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植物细胞有液泡,红细胞没有 | B.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比动物细胞坚韧 |
C.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红细胞没有 | D.植物细胞能对吸水进行调节 |
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 |
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 |
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 |
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 |
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
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
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
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右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λ)曲线(λ=t月种群数量/(t-1)月种群数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1年至第3年该种群的出生率相同 |
B.第4年初至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
C.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 |
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6年末达到K值 |
下图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则该种群的个体数与年龄组成的关系将变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