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并以质粒为载体,采用转基因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金茶花新品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质粒是最常用的载体之一,它仅存于原核细胞中 |
B.将抗枯萎基因连接到质粒上,用到的工具酶是DNA连接酶 |
C.为了保证金茶花植株获得抗病能力,只能以受精卵细胞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 |
D.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抗病金茶花,将来产生的配子不一定含抗病基因 |
甲、乙、丙、丁分别为绿色植物新陈代谢过程中有关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是()
A.图甲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是载体的数量和活性
B.图乙表示野外松树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当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
C.图丙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内CO2释放的影响。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和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通常调节到图中B点所对应的浓度
D.图丁表示豌豆种子萌发时吸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研究发现,在第Ⅱ阶段种子对O2的吸收量大大低于CO2的释放量,故第Ⅱ阶段细胞呼吸强度最弱
切叶蚁中体型较大的蚂蚁将叶片咬下运回巢穴,交给体型较小的蚂蚁咬成小片,后者再交给体型更小的蚂蚁咬成更小的片,以此类推直至叶片被咀嚼为糊状,然后切叶蚁将叶糊平铺在巢穴中“养殖”真菌。真菌可以分解叶片中坚韧的组织,切叶蚁则以真菌为食。切叶蚁体表覆盖一层链霉菌,该菌可抑制本巢穴真菌寄生物的大量繁殖。由此能得出的推论是:()
A.“植物→真菌→切叶蚁”构成一条捕食食物链 |
B.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 |
C.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组分之间完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D.蚂蚁能长期控制巢内真菌寄生物是共同(协同)进化的结果 |
下列关于生理活动过程中一些物质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成熟的过程中,果实内乙烯/生长素的值下降 |
B.由适宜光照转入黑暗环境,叶绿体中的ATP/ADP的值上升 |
C.切除甲状腺后,小狗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的值上升 |
D.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中,洋葱表皮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值下降 |
大约在70个表现正常的人中有一个含白化基因的杂合体。一个双亲正常但有白化病弟弟的正常女子,与一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子婚配。问她所生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
A.1/140 | B.1/280 |
C.1/420 | D.1/560 |
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
选项 |
比较项目 |
现象Ⅰ |
现象Ⅱ |
A |
反射弧的完整性 |
不完整 |
完整 |
B |
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
可以不需要 |
一定需要 |
C |
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 |
多 |
少 |
D |
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 |
多 |
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