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a、b、c表示细胞,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过程)。

(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____           免疫,参与①过程的细胞除了T细胞外,还有______                             __细胞。图中b在人体内由_____                  __细胞经分裂、分化而来。图中的各种细胞的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_____       ___。
(3)当抗原经过④⑤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过程的主要特点是___  _________。
(4)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d可攻击心脏瓣膜,
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              _____病。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玉米籽粒的颜色有黄色、白色和紫色三种。为了解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以下6组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亲本组合
纯合紫色×纯合紫色
纯合紫色×纯合黄色
纯合黄色×纯合黄色
黄色×黄色
紫色×紫色
白色×白色
F1籽粒颜色
紫色
紫色
黄色
黄色、白色
紫色、黄色、白色
白色

(1)玉米籽粒的三种颜色互为____________。根据前四组的实验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玉米籽粒颜色由几对等位基因控制。
(2)若第五组实验的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据此推测玉米籽粒的颜色由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第五组中F1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____种。第四组F1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关系应是________________;第五组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____。
(3)玉米植株的叶片伸展度较大,易造成叶片间的相互遮挡,影响对光能的利用率。在玉米田中,偶然发现一株叶片生长紧凑的植株。检验此株玉米叶片紧凑型性状能否遗传,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填“杂交”、“自交”或“测交”)。若此性状可遗传,则后代出现______________。如果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同,则最初叶片紧凑型性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如图是探究某植物与光合作用相关问题的实验装置,请分析与该装置有关的问题(提示:取的是同一植物形态、大小、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四张叶片,烧杯中的液体可以保证叶片所需的水与矿质元素的正常供应,不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与外界气压的变化和蒸腾作用的影响):


(1)适宜的光照下,装置A中油滴的移动情况是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适宜的光照下短时间内(装置内仍有O2存在)装置B中油滴的移动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放置一段时间后,装置中的O2消耗完毕,这时油滴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写出此时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装置C中的油滴移动情况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否直接用装置C、D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装置B、C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实验前应该将叶片进行怎样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测定叶片细胞呼吸的强度最好选择装置__________。

甲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来研究棉花叶片的光合作用。
(一)选择棉花植株上受光面积相近的20片叶,将其中的10片叶剪下。从每片中间部分切下1×2 cm2的小叶片(A组),烘干称重,做好记录。
(二)相同时间里对另10片叶进行半叶遮光处理(每片叶的一半正反面用不透光纸包住,另一半不做处理)。
(三)适宜光照两小时后,剪下叶片,在各半叶中与操作(一)相似部位切下1×1 cm2的小叶片(遮光为B组,正常为C组),烘干称重做好记录。结果如下表:(单位: mg)

叶片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
A组
5.4
6.3
6.4
6.5
6.3
5.8
5.7
6.0
5.9
6.3
6.06
B组
2.0
2.2
2.4
1.8
1.9
2.0
2.1
1.9
2.1
1.7
2.01
C组
4.5
4.7
4.6
4.2
4.2
4.4
4.3
4.0
4.3
4.0
4.32

(1)通过实验可知,在该条件下,棉花叶片的呼吸速率为____mg/(cm2·h),净光合速率为________mg/(cm2·h)。
(2)乙同学认为棉花叶片的实际净光合速率________(填“等于”、“大于”或“小于”)上述计算值,所以他建议在操作(二)中用5%的三氯乙酸点涂叶柄一圈,将叶柄的筛管细胞杀死,你认为,乙同学补充该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认为在实验开始前应该对植物进行黑暗处理,你认为是否需要?__________。
(4)在棉花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的产物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化合物是______,该产物中的能量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继续研究CO2中C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连续48 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吸收CO2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作用强度恒定),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实验的前3小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6 h时细胞内CO2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____个,12~18 h时叶绿体内RuBP含量将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3)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____h时,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强度____。
(4)如果使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c点的位置将________(填“上移”、“下移”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图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1)图甲中b曲线在10:00后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填时刻)时的有机物积累量最大。14:00以后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图乙表示在不同CO2浓度下,温度对某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在大气CO2浓度下植物积累有机物量最多的温度为________,在40 ℃环境下,植物___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
(3)由图乙信息可知,在不改变光强度的情况下,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12:00时刻,植物由图乙的M点状态转化为N点状态,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三碳酸(C3)的合成速率将会__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