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农杆菌是基因工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时常用的中间媒介。它含有一个大型的Ti质粒(如图所示),在侵染植物细胞的过程中,其中的T—DNA片段转入植物的基因组。若想用基因工程并通过土壤农杆菌向某种植物中导入抗旱基因,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A.若用Ti质粒作为抗旱基因的载体,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置应该在T—DNA片段内,且要保证复制起始点和用于转移T—DNA的基因片段不被破坏 |
B.将重组Ti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中时,可以用CaCl2处理细菌以增加细胞壁的通透性 |
C.用含有重组Ti质粒的土壤农杆菌去感染正在组织培养中的植物细胞,再将被感染后的细胞培养成植株,就可能获得具有抗旱基因的植物 |
D.若能够在植物细胞中检测到抗旱目的基因,则说明该基因工程项目获得成功 |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 |
B.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 |
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旋后,才开始DNA的复制 |
D.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解旋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
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决定。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植物开紫花,其它情况开白花。现让AABB与aabb杂交,得到的子一代自交,子二代中性状分离比为 ( )
A.9:3:3:1 | B.3:1 | C.9:7 | D.3:1:1:3 |
对维持生物的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是( )
A.遗传和变异 | 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
C.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对右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④是一个染色体,包含两个染色单体①、③,两个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 |
B.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④和⑦为一对,⑤和⑥为另一对 |
C.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一定都是非同源染色体 |
D.因为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所以可以判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
小麦的高秆与矮秆是一对相对性状,抗锈病与易染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让一种高秆抗锈病的小麦与另一种矮秆抗锈病的小麦杂交,得到的后代如右图(已知高秆对矮秆是显性,两对性状遵循自由组合规律)。下列与之有关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一定是显性 |
B.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
C.后代中,矮秆抗病的纯合子占矮秆抗病的1/4 |
D.子代中,高秆抗病的小麦一定是杂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