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质子数:c>d | B.离子的还原性:Y2->Z- |
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 D.原子半径:X<W |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NH3通人AlCl3溶液中 |
B.用脱脂棉包裹Na2O2粉末露置在潮湿空气中 |
C.CO2通入CaCl2溶液中 |
D.稀盐酸滴加到Fe(OH) 3胶体溶液中 |
在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K+、MnO![]() ![]() |
B.K+、NH![]() ![]() ![]() |
C.Mg2+、K+、CO![]() ![]() |
D.Fe3+、Ag+、NO![]()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
B.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
C.得到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
D.要实现Fe2+→Fe3+的转化,必须加入氧化剂 |
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1.2LCO和N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是0.5NA |
B.在铁参与的反应中,5.6g铁完全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NA |
C.1molNa2O和1molNa2O2中,含阴离子的数目均为NA |
D.常温下,pH=12的1L氨水中含有的NH3·H2O分子数是0.01NA |
对下列实验操作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某学生用pH试纸测新制氯水的pH值,先变红后褪色,是因为Cl2有强氧化性 |
B.向氯水中加入碳酸氢钠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发现浓度偏低,可能由于配制溶液所用的容量瓶事先未干燥 |
D.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