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权威刊物报道,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H3分子。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对此报道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甲认为上述发现绝对不可能,因为H3分子违背了共价键理论 |
| B.乙认为宇宙中还可能存在另一种氢单质,因为氢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必然有三种同素异形体 |
| C.丙认为H3分子实质上是H2分子与H+以特殊共价键结合的产物,应写成H3+ |
| D.丁认为如果上述的发现存在,则证明传统的价键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继续发展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
| A.常温常压下,11.2升氯气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
| B.在常温常压下,1mol氮气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
| C.53g碳酸钠中含NA个Na+ |
| D.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和的氢气和氧气混和物22.4升,所含的原子数为2NA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因素有多方面,如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其它条件不变时,改变压强能改变气体反应的速率,但不一定改变平衡 |
| B.增大浓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原因是增大浓度就增加了反应体系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
| C.温度升高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体系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
| D.加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常数增大 |
以KCl和ZnCl2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锌为负极,电镀时锌与电源负极相连为阴极 |
| B.电镀时通过1mol电子,阴极上有0.5mol锌的析出 |
| C.未通电前K+向铁极移动,通电后K+还向铁极移动 |
| D.镀锌层破损后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 |
结合下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和Ⅱ中正极均被保护 |
| B.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2+ |
| C.Ⅰ正极反应是:O2 + 2H2O + 4e-===4OH- |
| D.Ⅰ和Ⅱ中分别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均变红 |
mA(s)+nB(g)
qC(g)的可逆反应中,图甲在恒温条件达平衡时,B的体积分数(B%)与压强(p)的关系,图乙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v正=v逆)后t1时刻改变影响平衡的另一个条件重新建立新平衡的反应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甲乙
| A.n<q | B.n>q |
| 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 D.X点比Y点反应速率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