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
B.该图D为传入神经 |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
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序列的变化。下列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丙、丁、戊图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 B.乙可以导致丙的形成 |
C.甲可以导致丁或戊两种情形的产生 | D.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
用二倍体植株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经人工诱导培育出新品种,该过程不涉及()
A.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 B.细胞分裂 |
C.染色体数目加倍 | D.细胞分化 |
下列大肠杆菌某基因的碱基序列的变化,对其所控制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影响最大的是(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A.第6位的C替换为T | B.第9位与第10位之间插入1个T |
C.第100、101、102位被替换为TTT | D.第103至105位被替换为1个T |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II)和非同源区(I、III)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III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
B.若某病是由位于同源区段II上的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则该病的遗传情况可能与性别有关 |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I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
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I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 |
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皱粒豌豆种子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低而蔗糖含量高 |
B.人类白化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 |
C.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呈线性关系,即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
D.囊性纤维病患者中,编码一个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