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①对这两首诗,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诗“石榴开遍透帘明”一句,用石榴花开写出夏日的燥热,与首句“夏席清”形成对比。 |
B.从苏诗末句的“梦觉”二字可以看出,前三句写的是午睡前的情景。 |
C.杨诗中的“追凉”意即“觅凉”、“取凉”,但与“觅”、“取”相比,“追”更能体现对“凉”的渴望。 |
D.杨诗首句点明追凉之因;末句“不是风”三字,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
②两首诗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请对此做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菩萨蛮
黄庭坚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1)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概括。
(2)词的下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主题?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4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表现出怎样的环境特点?(5分)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5分)
阅读古代诗歌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 ,送别之歌。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诗中有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