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三国演义》阅读。
(1)庞统在落凤坡被张任乱箭射死,孔明不得不离开荆州到涪关协助刘备,把荆州托付于关羽,临走时,特别叮嘱关羽八个字,可保荆州,这八个字是“ ”。
(2)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刘备受文武官员拜贺,进位为汉中王,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 为五虎上将。
(3)刘备兴兵伐吴,为弟报仇,所到之处威声大震,江南之人尽皆胆裂,东吴在危难之计,阚泽挺身而出,举全家性命担保举荐 。
(4)在伐魏途中,因粮草在剑阁,搬运不便,诸葛亮便教人制造 来搬运粮米,甚是便利。
(5)在五丈原,司马懿被诸葛亮吓得魂飞魄散,过了两日,才从乡民中得知诸葛亮确实死了,前日车上之孔明乃木人,司马懿感叹:“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因此蜀中人谚曰:“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②(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粱惠王》)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上面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简答题(任选一题)( 5分)
(l)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孔明嘱曰:“望于敬在公瑾面前勿失言亮先知此事。恐公瑾心怀嫉妒。又要寻事害亮。”
“此事”指的是什么事?公瑾后来“寻事害亮”,又指什么事?请简述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 第六十一回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宝玉道:“也罢。这件事我也应起来,就说是我吓他们玩的,悄俏的愉了太太的来了……”
宝玉“应起来”的是什么事?他为什么会把这件事应下来?请简述相关情节。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述而》)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态度有何矛盾之处?如何理解此矛盾?
简答题。(选做一题)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第85回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刘备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何期智识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
“不纳丞相之言”所指何事?刘备是如何托孤的?请简述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三国演义》第95回选段,回答问题。
忽报马探来,说:“街亭、列柳城,尽皆失了!”孔明跌足长叹曰:“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
街亭为什么会失守?“大事去矣”的“大事”指什么?
答第()题
阅读《三国演义》,回答后面题目。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司马昭担心邓艾反叛,命令钟会防范邓艾。钟会向姜维请教制约邓艾的方法。姜维让钟会向朝廷上书说邓艾早晚必反。然后派人截了邓艾给朝廷的文书,仿照笔迹重新写成,里面全是傲慢之语。司马昭看后大怒,令钟会收服邓艾。 |
B.钟会与姜维来到成都,派卫瓘出其不意地收捕了邓艾。邓艾的军马全部归钟会统领。钟会与姜维商议谋反大事,拟诈称魏太后有遗诏,令讨伐司马昭,诸将不服。钟会将诸将困在宫内,并准备将不顺从者全部杀掉。但走漏了消息,卫瓘带兵杀来。钟会自杀身亡,姜维仰天长叹后,苦战至死。 |
C.司马昭中风而死,他的儿子司马炎逼迫曹奂禅位,曹奂只得举行禅让大典,将江山让给了司马炎,魏国宣告灭亡。这时距汉献帝禅让皇位给曹丕仅四十五年。司马炎封曹奂为陈留王,让他留在洛阳,然后改国号为大晋,自己当了皇帝。 |
D.吴主孙休忧患成疾,卧床不起。孙休手指太子而死。众臣议太子年幼,不能治国,于是立乌程侯孙皓为君。孙皓即位,沉溺酒色,宠幸宦官,且凶暴日甚。群臣不敢劝谏。孙皓奢侈无度,大兴土木,国库空虚,人民怨声载道。 |
E.将军陆抗屯兵襄阳,与晋将羊祜和平相处。羊祜死后,司马炎根据他的建议拜杜预为大都督,起兵伐吴。吴军望风而逃,全面溃败,孙皓自缚,效法刘禅,率文武百官开门归降,从此,东吴皆归大晋,吴国宣告灭亡。至此,三国归晋,天下统一。请任选一题,根据要求作答。
(1)孙权大怒,差人召鲁肃责之曰:“子敬昔为刘备作保,借吾荆州;今刘备已得西川,不肯归还,子敬岂得坐视?”肃曰:“肃已得一计,正欲告主公。”鲁肃欲设计何人?请简述与该计谋相关的故事情节。
(2)佗曰:“此乃驽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公曰:“用何物治之?”佗曰:“某自有治法,但恐君侯惧耳。”请简述华佗为关羽治疗手臂的过程。
我选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