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文人社会地位提高 | B.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
C.官僚机构日益扩大 |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
近卫内阁上台后提出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1940年9月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美国迅速做出回应,宣布停止对日本输出航空汽油、润滑油、上等铁屑等物资。这
A.成为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促成因素 |
B.大大缓解了苏德战场的压力 |
C.标志着美国放弃中立政策 |
D.促成了《大西洋宪章》发表 |
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竞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及作者是
A.《四洲志》林则徐编译 | B.《天演论》严复译著 |
C.《各国律例》林则徐编译 | D.《海国图志》魏源编撰 |
据上海警察局档案资料显示,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下列口号与通知中所反映的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A.“扶清灭洋” |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C.“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给中国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下列选项中对这一“历史使命”最准确的诠释是
A.实现工业化 | B.实现近(现)代化 |
C.进行思想启蒙 | D.建立民主政治 |
侵辱是对他人人格权的蔑视,公元前二世纪左右,罗马法已经通过侵辱之诉对非物质的人格利益损害给予金钱赔偿。著名的德国罗马法学家弗里兹·舒尔茨对此说:“侵辱之诉对于精神损害,尤其是任何类型的侮辱行为,提供了强大而有效的保护。”这体现出罗马法的特点是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
C.公平、正义、理性 | D.体系完备、影响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