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无从书以观
③弗之④家贫无
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
假①借。②宽容。③如果,假如。④非正式的。
答:(     )
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B.手指/不可屈伸
C.欧阳/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篇章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只需填序号)______________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
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乎________ (2)不习乎________
(3)好之者不如之者_______(4)曲而枕之 ________
下面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人不知而不愠 D.择其善者而从之

翻译下列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选文中选择一章,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对你的启发。

班昭续《汉书》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竞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世叔早()⑵帝召入宫()⑶昭受读。()
翻译下面句子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文中写同郡马融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两则寓言,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马无故而入胡暮而果大其财
B.其邻人之亦云对子骂,则是无礼
C.马无亡而入胡此独以跛之
D.不筑,必有盗其马胡骏马而归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丁壮者引弦疑邻人之父
B.子曰:“不筑,必将有盗。”此之谓乎
C.此独跛之故为顺流下矣
D.近塞人,有善术者其邻人父亦云

“智子疑邻”的根本原因是()

A.因为坏墙正与“邻父”家紧邻,只可能是他偷的。
B.因为儿子这么说是一种高明的预见,“邻父”则是贼喊捉贼。
C.根本原因是持相同看法的两人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
D.因为别人不知道他家的围墙坏了,只有儿子和“邻父”知道。

对两则寓言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智子疑邻》通过“其子”与“邻人之父”提出相同意见却有不同结果和遭遇的对比,围绕“雨”展开情节,表现中心。
B.《塞翁失马》紧扣“失马”“得马”这一主线,通过四次转变,两对比较,寓意内蕴于故事中。
C.《智子疑邻》告诉人们听取意见应该听正确的,不要因亲疏而有所偏废,要尊重事实的道理。
D.《塞翁失马》告诉人们:一时受到损失,说不定反而因祸得福。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不可将世上的事物一概而论,要辩证地看待事物。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解释句中加点字。
(1)稍出近之(2)以为且噬己也 (3)技止此耳(4)因跳踉大阚
下列句中的“之”指代内容不同的一项是()
A放之山下 B然往来视之 C虎见之 D蹄之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并写出这个成语的比喻义。
成语:
比喻义:

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解释句中加点字。
(1)及事讫(2)诸儿复送至郭外(3)遂止于野亭(4)须期乃入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文中的郭伋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