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有弟子问禅师:“槿花带露,桐叶舞秋风,如何从这些现象中悟人生的真谛?” 禅师答道:“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禅师的话说明
A.事物的变化发展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
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
C.规律是客观的 |
D.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的发生 |
下图漫画《脱离了约束的个体会伤及自身》启示我们要
①坚持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②坚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③坚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④重视局部以推动整体发展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逆水行舟,一篱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离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量变不会引起质变 |
B.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改变事物变化的必然趋势 |
C.没有渐进的量的积累,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 |
D.任何事物的量变引起的质变都是前进上升运动 |
研究人员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如下图)置于晴天的室外,对其进行24小时测定,得出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图)。该实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坚持实事求是
④客现事物的联系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