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人细胞与小鼠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得到人鼠杂种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人的染色体被排斥,被丢失。丢失的染色体是随机的,这样就可以得到一系列稳定的细胞株。每个细胞株中含有人的不同的染色体,因此可利用群体细胞株来进行基因定位。下面是各细胞株中染色体和基因的分布情况(+表示“存在”,-表示“不存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细胞株 |
A |
B |
C |
D |
E |
染色体1 |
- |
+ |
- |
+ |
- |
染色体2 |
+ |
- |
- |
+ |
- |
染色体3 |
- |
- |
- |
+ |
+ |
基因1 |
+ |
- |
- |
+ |
- |
基因2 |
- |
+ |
- |
+ |
- |
基因3 |
+ |
- |
- |
+ |
+ |
A. 将人细胞与小鼠细胞进行细胞融合时,必须用灭活的仙台病毒作为诱导剂
B.得到的人鼠杂种细胞,要用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加以培养,培养液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和动物血清等,一般不含无机盐
C.人鼠杂种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的一系列稳定的细胞株,是在培养过程中存活50代以后的细胞
D.可断定基因1位于2号染色体上,基因2位于1号染色体上,基因3位于2号染色体上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遗传物质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DNA分子彻底水解后得到4种脱氧核苷酸 |
B.大肠杆菌的DNA中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 |
C.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主要与它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 |
D.若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交叉互换则往往不会导致其DNA分子结构的改变 |
下图表示真核细胞某些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图中字母是元素符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1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是由图中甲的种类和数量直接决定的 |
B.物质乙、丙的单体分别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
C.萨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在结构2上 |
D.结构2在有丝分裂时会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
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
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
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一定就越少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用酒精洗去浮色的原因是苏丹染料不溶于酒精 |
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
D.“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变化” 实验用数学模型研究种群的增长规律,不需要另设对照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