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然有机化合物,其结构如图所示,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
B.该化合物的分子式是C17H13O5 |
C.一定条件下,1 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以和7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
D.一定条件下,该化合物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
某溶液含有Ⅲ中的离子(见下表),欲用Ⅰ中的试剂来检验溶液是否还含有Ⅱ中的离子,能够成功检验的是(说明:在实验过程中不允许加热、过滤、萃取等操作)()
下列关于元素或物质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氯气和二氧化硫均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将溶有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后又复色,说明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没有氯气强 |
B.焦炭和石英砂制粗硅,说明单质C的氧化性比单质Si强 |
C.醋酸加入水玻璃中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说明C的非金属性比Si强 |
D.透闪石(Tremolite)Ca2Mg5Si8O22(OH)2,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为:2CaO·5MgO·8SiO2·H2O |
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予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氢化物溶于水生成弱酸 |
B.Y与X可生成Y3X2型化合物 |
C.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存放不易变质 |
D.Z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两种酸性氧化物 |
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几个实验方案,其中可行的为()
A.已知质量的铝镁合金,通过下面实验设计可以测定镁的质量分数:铝镁合金![]() |
B.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先称量或量取物质,再溶解或稀释,并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继续往容量瓶中加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
C.用裂化汽油萃取溴水中的溴之后进行分液时,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
D.欲检验SO2中是否混有CO2,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若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混有CO2 |
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