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各组使用相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1)小明所在的小组组装完实验器材后,如图所示(P点是2倍焦距处),把蜡烛移到        (选填“A”或“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的虚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图中的         (填“C”或“D”)箭头所示的方向去观察,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2)小华所在的小组实验操作规范,测量准确,该小组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12.00
24.00
倒立,放大,实像
2
16.00
16.00
倒立,等大,实像
3
20.00
13.33
倒立,缩小,实像
4
30.00
10.91
 

请你根据上表信息,求出凸透镜的焦距f=        cm,第4次实验中,在光屏上可成倒立         的实像(选填“缩小”、“放大”、“等大”)。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电路图,

(1)如图所示,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阻变小。
(2)当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通过调节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来改变 ___________ 两端的电压.三次改变滑片位置,测得三组电压和电流值(表1),发现每次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是____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因此可得出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初步结论:当电阻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仅凭图所示器材是不够的.还应增加的器材是几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为了达到研究目的,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 不变;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是3V,电流表的示数是0.3A,现在将10Ω的电阻换成15Ω的电阻接入电路,进行研究,则下一步应进行操作 .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15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液体
次数
质量m/kg
升高的温度△t/℃
加热的时间t/min

1
0.1
5
1
2
0.1
10
2
3
0.2
10
4

4
0.1
10
1
5
0.1
20
2
6
0.2
20
4

(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 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



图11

(2)分析第1、4次,第2、5次或第3、6次实验数据,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乙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乙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 ,请说明理由.

(3)分析第2、3次或第5、6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 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 .(选填:“多”或“少”)
(4)通过比较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液体的 有关, 的吸热能力更强(选填“甲”或“乙”). 可见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用 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铅笔芯是导体。不同类型的铅笔的笔芯软硬程度不同,其中6H的铅笔芯最硬,6B的铅笔芯最软,HB的铅笔芯软硬居中。那么铅笔芯的电阻大小与其软硬度是否有关呢?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这个问题。他先后将6B、HB和6H的铅笔芯分别接入电路A、B两点间,通过观察 的大小,可比较出三者电阻的大小。他应选取 相同的三个铅笔芯。

如图所示,为某晶体的凝固图像,

(1)从A到D整个过程是 的(选填“吸热”或“放热)
(2)在BC段物质处于 状态;
(3)其对应的温度48℃代表此晶体的
(4)CD段物质处于 状态。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
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
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