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强调,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是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责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材料二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秦皇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材料三 电视专题片《大国的崛起》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请回答:
(3)你认为林肯对美国最大的贡献是什么?他用什么方式拯救了美国?
材料四 1982年1月10日,邓小平在接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基,会谈中,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材料六 2008年12月15日台湾《中国时报》发表社论指出,封阻了近五十年,讨论了近二十多年的两岸大三通(直接通邮、通商与通航),正式从今天开始,迈出了全新的一步。
请回答:
(4)材料四中“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含义是什么?
(5)根据材料四、五、六结合所学知识,当前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6)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于国家统一谈谈你的认识。
汉、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对外开放与交流,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材料二:这是1974年泉州市后渚港出土的南宋中型远洋商船。该船长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200吨以上。
材料三: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四: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南宋时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鉴真的身份以及东渡日本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当时外国商人成为中国海船常客的原因。
(3)请根据材料三写出政府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
(4)依据以上材料,说说南宋时期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的原因有哪些?(3分,写三点)
(5)唐朝和宋朝的对外关系,对于当前中国的对外交流与开放有何启示?
江南经济的发展史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材料二:两宋时期,主产于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盛产水稻的苏州湖州成为天下闻名的“粮仓”。南方商业发展的水平,从总体上看也超过了北方。与此同时,南方赋税收入增加,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材料三:从东晋开始,北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再加上更北的游牧民族侵扰,居住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的汉族人开始迁往江淮一带。从南北朝一直到南宋,北方汉人迁往江淮的脚步就一刻没有停留,共计数百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指的“世界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它出现在什么朝代?
(2)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什么变化?
(3)从材料三可知,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贞观政要》
(1)材料一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
(2)从材料一中说明他认识到了什么问题?
(3)材料二反映了这位皇帝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的分分合合,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建立了哪一军校?哪位中共领导人在该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这一重要职务?
(2)针对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军阀,国民革命军发动了什么战争?
(3)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发动的哪次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4)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5)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毛泽东“弥天大勇"和“一身系天下之安危”,亲自参加国共两党谈判,试写出这一历史事件的名称。
(6)从国共两党分合的史实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经历了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材料二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李鸿章
材料三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他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决定弃官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由一个旧官僚逐渐转变成一个爱国实业家。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他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1899年大生纱厂终于建成。
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五
(1)材料一中“列强的炮声”指的是哪一战争?该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史上哪一历史运动?材料反映了该运动期间提出的什么口号?除李鸿章外,还有哪些代表人物?试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回答,张謇为什么“由一个旧官僚逐渐转变成一个爱国实业家”?他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4)为拥护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中国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列举一个代表人物。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