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 |
B.明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 |
C.宋代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
D.从征役制到幕役制,是官营手工业生产关系上的重大进步 |
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
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 |
C.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
D.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
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的这种抵制在1960年发展为完全反城市化,确定了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1949—1978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力水平低 | B.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
C.中共积极推进工业化方针的影响 | D.中共重视“三农问题” |
195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农业合作化必须依靠党员团员和贫农下中农》的重要文件,此后“贫下中农”一词在各新闻媒体频繁出现。该词在中国大地上使用达到顶峰应是在
A.1955~1957年 | B.1956~1966年 |
C.1966~1976年 | D.1976~1978年 |
1954年12月25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人民政协要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这些规定
A.表明人民政协具有参政议政职能 | B.反映出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
C.明确了人民政协是国家权力机关 | D.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下表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1957年3月25日 |
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 |
1957年11月14日到16日 |
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
1957年12月19日 |
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备战状态
C.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D.世界处于美苏冷战格局,新的力量已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