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张籍在《贾客乐》中写道:“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该诗反映的现象是
A.商人经商获利刺激农民弃农经商 | B.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
C.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 D.唐朝商业繁荣,农业落后 |
在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多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千多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第一次拒绝的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订的条约是
A.《天津条约》 | B.《马关条约》 | C.《辛丑条约》 | D.《凡尔赛和约》 |
“山东又要似朝鲜,嗟我祖国,攘我主权,破我好河山。……送我代表赴北京,质问大总统!……保护我山东。” 歌词反映的事件是
A.辛亥革命 | B.新文化运动 | C.五四运动 | D.五卅运动 |
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解放和变换。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四位人物得票相近。你认为对五四运动后社会思潮影响最大的应是
A陈独秀 B 蔡元培 C 胡适 D 李大钊
刘大白在民国七年的一首诗中写道:“拿锤儿的说:‘世间底表面的,是谁造成的?你瞧!世间人住的、坐的、使的,哪一件不是锤儿下面的工程?’拿锄儿的说:‘世间的生命,是谁养活的?你瞧!世间人吃的、喝的、抽的,哪一件不是锄儿下面的结果?”其创作背景是
A.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黑暗 | B.俄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
C.李大钊等宣传社会主义 | D.胡适等人提倡新文学革命 |
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