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四 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说明了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哪些特点?
(2)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3)近代民族工业的上述特点和处境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如何?这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有何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1843年,创办和主编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医疗改革者托马斯·维克利的统计:
英国不同地区和不同职业人员死亡的平均年龄
地区 |
地名 |
士绅/专业人员 |
农民/商人 |
工人/技工 |
农村 地区 |
拉特兰 |
52 |
41 |
38 |
巴斯 |
55 |
37 |
25 |
|
工业 区 |
利兹 |
44 |
27 |
19 |
曼彻斯特 |
38 |
20 |
17 |
材料二在过去的25年里,工厂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已经大有改善。1844年通过了每天10小时制的《劳动工时法》,过度的劳动时间已经减少到每天10小时,工资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机器的生产效率提高,以及工作环境的改善……
材料三与罢工浪潮澎湃的同时,瓦格纳参议员和他的助手认识到《全国工业复兴法》中关于劳资关系的条款不够明确,又没有强有力的机构保证其实施,因而不能保证工人组织工会和集体谈判的权利;而没有强大的工会组织与资方抗衡,就无法提高工人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工人劳动条件,这既不公平,也不能提高广大工人群众购买力,促进复兴。因此,他们应工会要求,从1934年起便着手草拟一个代替劳工条款的立法。这就是1935年7月初罗斯福签署的《全国劳工关系法》。该法对劳工权利具有更明确的规定,还规定成立较强有力的执行机构--新的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劳资关系有所改善。
材料四全球年工资平均增幅与中国增幅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工业区怎样的社会问题?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政府改善劳资关系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道分析实施这一举措的目的。
(3)根据材料四,说明中国年工资平均增幅与全球增幅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这种关系的原因。
在中外政治发展中,君与民的关系曾是东西方思想家们共同探索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缔结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人民推选代表组成拥有最高权力的立法机关,并选定国家的形式;其他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
材料二: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仁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强?盖千百万之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至于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四: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概括材料一中洛克的主要思想(不得照抄原文),后来其主要思想是如何被继承与发展及在实践上运用?
(2)材料二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
(3)据材料二、三,指出孙中山与康有为政治主张的不同点。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
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力推动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50年代以后,伦敦出现了改善住房的团体。……致力于为工人建造廉价住房;但收效甚微。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产生了由建筑商乔治·皮鲍迪和悉尼·沃特娄发起的“模范住宅”运动。由于在伦敦中心不可能人人自己有一幢房屋,而且工人也负担不起,因而他们大约同时开始建造成排的杂院房屋。……从1860年开始,英国政府共制定和实施了托雷斯法、克罗斯法……1890年议会修改并通过了新的《工人阶级往房法》,“授权地方政府占有土地,建造或者改造二些建筑以适合工人阶级居住;公共工程借贷管理局被授权为此目的而垫款。”
——吴铁稳、张亚东《19世纪中叶至一战前夕伦敦工人的住房状况》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房地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上海迅速崛起。……1860年至1862年,太平军三次逼近上海,又对租界房地产起了推动作用。有洋枪队保护的上海租界成了避难所,士绅和平民大量涌入。……到1914年,外国房地产商已有三十家,携巨资来沪定居的地主、官僚、富商也盼纷加入。
——李扬《上海房地产的百年动荡》
材料三: 上世纪20年代,美国一股炒卖房地产的狂潮越来越汹涌澎湃。其中1925年,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居然出现了2000多家地产公司,一向保守冷静的银行界也纷纷加入炒房者行列。不久美国房地产市场趋于萎缩,许多人拖欠贷款。1929年10月,美国房地产市场骤然滑坡。
——龙福永《中美房地产及房地产金融业概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列举民间和政府分别解决上述现象的措施。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上海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20年代美国房地产业产生巨大泡沫的原因。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如何解救那些受房地产泡沫冲击的行业?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60年前的今天,1945年8月15日,一个令中国人民欢欣鼓舞、倍感自豪的日子: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经过中华儿女的英勇斗争,无数人的流血牺牲,我们终于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是近代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在这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的殊死搏斗中,中国人民表现出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万众一心,前仆后继,彻底打败了侵略者。……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摘自新华网(2005年)
材料三 “35年前,中日老一辈政治家顺应历史潮流,做出战略决断,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从此揭开双边关系的新篇章。35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战略决断造福了两国和两国人民,也促进了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温家宝总理出席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中国的钓鱼岛
钓鱼岛位于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处处。大陆福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东偏南约385公里(208海里)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两幅图片,概括日军侵华暴行。
(2)根据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并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意义。
(4)对于日本政府2012年的非法购岛行为,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当今的中日关系?
《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认为,中国1840-2000年这160年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了三种道路的转化:
一、1840-1949年10月前是中国“早期现代化”阶段,以资本主义现代化为主体;二、1949-1978年是“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带有苏联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色彩;
三、1979年至今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在政治经济方面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试从政治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请用史实简要说明中国是如何走第一种现代化道路?结局如何?
(2)中国走上第二条现代化道路的首要前提是什么?用史实说明第二条道路是如何确立的?
(3)中国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转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20世纪90年代取得了什么具体成就?
(4)从中国现代化历程的转变和成就,你能得出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