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此次……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 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A.筹备成立新中国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
B.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新阶段 |
C.明确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
D.提出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 |
下面是两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邮票。比较两套邮票的变化,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邮票设计者更加重视历史的客观性
②对抗战的认识视野更具国际范畴
③对于中国抗战胜利原因的视角发生了变化
④影响这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党的路线方针调整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②③④ |
“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摘自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据此推断该战事是()
A.正面战场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 B.日军既定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标志 |
C.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开始 | D.敌后战场主动出击的大规模战役 |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了一封题名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的长篇信函,深刻阐发了他的关于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以农村根据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该信函实际上是()
A.肯定了农民的历史作用和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
B.首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
C.对“左”倾思想坚持的革命道路的否定 |
D.明确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是工农联盟 |
“领导和参与辛亥革命的力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作为原来的统治者的士绅阶层,第二是以反对满族统治为宗旨的汉族民族主义者,第三是以推行现代民主共和为己任的革命者。相对而言,第三部分即立志推进民主共和的力量是最弱的。但组建新政权的任务却恰恰落在了这最弱的一部分力量的肩上。”之所以如此的主要原因是()
A.反专制行共和是民主革命的纲领 |
B.民主革命成为各阶层的共识 |
C.主要政治力量的联合支持和拥护 |
D.资产阶级革命派影响更广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