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
|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
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 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 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
| 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 | 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 |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 B.工厂纪律严格 |
|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 D.贫富差距缩小 |
下表反映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国家 |
数量(艘) |
||
| 1500—1599年 |
1600—1700年 |
1701—1800年 |
|
| 葡萄牙 |
705 |
371 |
196 |
| 荷兰 |
65 |
1770 |
2950 |
| 英格兰 |
— |
811 |
1865 |
| 欧洲合计 |
770 |
3161 |
6661 |
——安格森.麦迪生:《世界经济千年史》
| A.16世纪后来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 |
| B.17到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 |
| 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 |
| 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之势 |
有人说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以下最能反映“中世纪的衰落”的根本表现是
| 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
| B.美洲的发现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步伐 |
| C.美洲的发现冲击了西欧教会的威信 |
| D.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
“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西洋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
| A.文艺复兴运动 | B.宗教改革运动 | C.启蒙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