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197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聚会。有记者问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儿园。”记者愣住了,又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老科学家说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②这位科学家所说的是文明社会做人的最基本的规矩,而如今许多成年人却忘记了这些。一个普通人缺少文明,也就是影响周围的一些人,但缺少文明的是一位社会名人,就有可能危害广大公众和整个社会。
③今年夏天北京电视台记者在采访郭德纲别墅侵占绿地一事时被拒绝,并遭到郭德纲徒弟殴打。北京电视台栏目组举行了发布会,挨打记者讲述了被打全过程,并宣称郭德纲经纪人已来到北京台承认打人,但栏目组方面未接受道歉会保留一切法律权利。12月15日,郭德纲通过微博正式向北京台和全社会道歉。道歉固然可贵,但却来得如此之迟。被打的是电视台记者,试想,如果被打的是民工、保安、清洁员,会有这么大的社会反响,郭德纲们会道歉吗?
④其实,文明社会的道德规范全世界都一样,对男女老少一样,对普通人和名人也一样。不要以为自己当了官、有了钱、出了名就可为所欲为,不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
⑤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遇到事情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想想自己在幼儿园学过什么。郭德纲和他的弟子们,要是记得卡皮察先生在幼儿园学到的“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大概很多事情就不会发生。第①段写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的事有何作用?
答: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答: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人生需要一种化解
①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武功最强的是一位无名老僧,他轻描淡写的几招就把数位绝顶高手全部打败。无名老僧曾这样阐释过:练功者每练成一项少林绝技的同时,自己的身体都会遭受莫大伤害,并将有生命危险,所以,每练一种武功,都需要学习相应的佛法来化解其中的戾气。最终,是越慈悲的人,武功越是高强。
②想来,这位老僧道出了一个涵盖人生的大道理:人生中的任何事情都需要一种化解。
③我们的情绪需要化解。郁闷时,需要发泄来化解;伤心时,需要眼泪来化解;失意时,可一醉方休化解胸中块垒;仇恨时,则需胸襟与笑容来化解。化解后,心灵才会平衡,心绪平和,然后,人生会重新进入阳光地带。
④我们的身体也需要化解。每天静坐室内,或写着文字或面对着电脑屏幕,慢慢地,思维迟钝,视力下降。时间久了,身体的健康就会出现问题。这时,就需要以动“治”静。走出房间,来到自然中,用绿色养眼,用空气润肺,让鸟语叫醒耳朵,借花香恢复嗅觉。经此化解,再回到学习或工作中去,我们必会精神百倍,心情舒畅,思维灵活,工作更加高效。
⑤几天前看到一则消息,是说比尔·盖茨将从微软帝国转向慈善世界。这也是一种化解,社会财富的总量是不变的,一些人攫取了过多的财富,另一些人的财富必然会减少,进而造成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随之而来的是仇富等社会问题。这时,像比尔·盖茨这样的富翁就会选择慈善来化解危机,以和谐社会关系,让别人认可自己。
⑥人生离不开化解,就像生命离不开阳光和空气。不懂化解的人,人生观必然畸形,人生道路必将褊狭,这样的人生必然存在危机;不懂化解的人,会拘泥不化,执迷不悟,钻入牛角尖、走进死胡同,以致自己四处碰壁,寸步难行,永远无法窥得人生的另一番境界,无法体会人生精彩有趣。
⑦化解,是一种人生智慧,懂得化解之道,就会于山重水复之际,走出迷津,豁然开朗,突见柳暗花明。化解,更是对某一件事件或某一生命时段的校正与反思。懂得化解之道,人生就有所悟,有所得,精神修养就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这时,我们离成功也更近一步了。 (选文略有改动)文章的开头部分引用《天龙八部》中无名老僧的事例,其主要作用是:
(1)引出的论点;(2)。(2分)文章③、④、⑤三段,从情绪需要化解、、三个方面展开论述。(2分)
文章⑥、⑦两段采用的论证方法,强调化解能让我们
,更能让我们的看法。(2分)初三毕业班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如何化解学习压力?谈谈你的体验或想法。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选文在内容上主要写“我”离开故乡时的。“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害怕的原因是。
“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一句中,“竟”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中的“偶像”指,“不也是自己手制的偶像么”中的“偶像”指,这一句运用了、 修辞方法。
选文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自成一段有何表达作用?
用文段中的三个四字短语概括鲁迅先生在《故乡》中所否定的三种人生,并结合语境分析其含义。
第一段最后一句“清楚”和“模糊”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由。
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父亲进城送梨
①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院子里的梨熟了,让我摘些带回城里吃,说要不是他的腿跌伤了,早送梨进城了。每次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我总是支吾着应付他,说等休息时会抽空回家。可心里却想,特意回家摘些梨带回城里,好像城里没有梨似的。回家一趟,时间浪费了不算,那车票钱足够买几十斤梨。再说今年的雨水多,梨不甜。因而,我未把回家摘梨的事放在心上。
②谁知,中秋节前的一天,父亲瘸着腿突然出现在家门口,身后背着一只蛇皮袋,像一个行乞的老人。我连忙接过父亲的蛇皮袋,挺沉!父亲紧跟在我身后提醒着,袋里放的是梨,轻点放下,别把梨碰伤了。一听父亲是送梨来的,我有点没好气地埋怨起来:“爸,你腿还伤着呢,大老远送梨来干嘛?要来也不打个电话,我好去车站接你呀!”父亲愣住了,好一会儿才说:“你……你们忙,没时间回家摘梨,我总不能看着梨长在树上烂掉呀!就过节了,中秋节也可以用它敬月啊!”父亲涨红了脸表白着自己进城送梨的理由。
③妻回来了,一听说父亲特意送梨进城,也埋怨起来:“爸,你以后别这样,知道吗,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卖梨的,才几毛钱一斤!”父亲被妻的话呛得没一声言语,一副局促不安的样子,仿佛自己走错了家门。
④我和妻的话对父亲有着一种无意的伤害。中饭时他很少说话,吃得也很少。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收拾好蛇皮袋,父亲执意要回乡下。我再三挽留,父亲却执拗得像个孩子。在去车站的路上,父亲耷拉着脑袋,一瘸一拐地走在我的前面。我劝他别把我和妻的话放在心上,父亲只是默默地走路。望着父亲花白的头发,一种不可名状的愧疚感像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我心上。
⑤回到家中,看到餐桌上一只只青翠的梨,我的眼睛湿润了,眼前出现了十几年前父亲带我们忙着栽梨树苗的情景……
⑥妻走过来,对我说:“把梨送给邻居吧!”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妻见我如此神情,抢下我的梨,去厨房清洗、削皮。等她把去了皮的雪白的梨递给我时,我轻声说:“你也该尝一口,家里的梨真甜!”妻或许听出我的话外之音,也削了一只吃起来。她刚吃一口,便惊讶地叫道:“这梨,怎么这么甜!”
⑦父亲送来的梨,美美地喂足了我们今年因多雨而厌吃水果的胃。我奇怪,父亲是用什么方法种出如此甜津津的梨的。
⑧过了几日,我和妻回乡下看望父母。回到家,父亲没在,去了屋后的田里。我和母亲说起父亲送梨的事。母亲说:“对梨树呀,你爸可费神了。他早就从天气预报中听到今年雨水多,一开春,就请人在梨树周围竖起了四根竹篙。梨树挂果后,每逢雨天,他总是扯上塑料布替树遮雨,说这样长熟的梨可以原汁原味。他呀,早把这棵梨树当作自己的命根子了,有虫也不喷农药,宁愿自己站在凳子上,踮着脚捉虫,施的肥也是农家肥,说这样的梨才算是绿色食品。”母亲还说:“你爸看着梨一天天长大成熟,常在嘴边念叨着一句话‘人老了,不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了,只有这树上的梨,能让他们甜甜心’。”
⑨听着母亲的话,我的眼里含满了泪水,透过窗户,望着院子里依然静立在梨树旁的竹篙,感觉那是一束束爱的光柱。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摘梨,“我” 为什么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答:第②③段写“我”和妻子对父亲的“埋怨”,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答: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
⑴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
答:
⑵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
答:作者写“父亲进城送梨”这件事,引发了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答:
①每每谈到环境污染,人们首先会想到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等,却很少察觉身边潜在的威胁——光污染。在大城市中,耀眼的路灯、建筑照明、灯箱广告等造成的光污染已成为直接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和自然生态的又一环境杀于。有时人们借用“噪音”的叫法,把那些对人体有害的光叫“噪光”。光污染也被称为噪光污染。
②噪光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少高档商店和建筑物用大块镜面式铝合金装饰的外墙、玻璃幕墙等形成的光污染属于白亮污染;夜间一些大酒店、大商场和娱乐场所的广告牌、霓虹灯、大城市中设计不合理的夜景照明等,强光直刺天空,使夜间如同白日,这属于人工白昼污染;现代舞厅、歌厅安装的黑色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则构成了彩光污染。
③光污染被称作是视力杀手。据统计,我国高中生近视率近60%,居世界第二位。有关卫生专家认为,其主要原因并非单纯用眼习惯所致,而是视觉环境受到噪光污染。其中不仅包括上面所提到的白光、彩光等,甚至室内光源、墙面、镜面、瓷砖以及书写使用的书籍纸张都是视觉环境的噪光污染源。
④据科学测定,一般白粉墙的光反射率为69%—80%,镜面玻璃的光反射率为82%—88%,特别光滑的粉墙和洁白的书簿纸张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面高10倍左右,这个数值大大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光辐射适应范围。如果人长期在这种反光条件下工作或生活,视网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其感光细胞功能受到抑制,造成视力急剧下降,白内障发病率有时可达45%。
⑤光污染干扰着生态。数百万年来,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在自然光的作用下成长繁殖的,现在的照明对自然界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干预。科学家发现,一只小型广告灯箱一年可以杀死35万只昆虫。长此下去,很可能会严重危及昆虫世界的多样性。因为昆虫是大自然食物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比如说鸟类和蝙蝠,就是以昆虫为主食的。许多植物是靠昆虫传粉授花的。如果没有了昆虫,必将导致严重的生态灾难。
⑥人工灯光的光点有时可以传到数千公里之外。不少动物虽然远离光源,却也受到光的作用。鸟类在迁徙期最容易受人工光源的干扰。它们原本是以星星定向的。城市的照明光却常常使它们迷失方向。有时候鸟类还误把高楼的灯光当作星星,最后撞死在大楼上。据美国鸟类学家统计,每年都有400万只鸟因撞上高楼上的广告灯而死去。光污染可分成三类,即、、。(3分)
“据统计,我国高中生近视率近60%,居世界第二位。”中的加点词“近”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答:请你说说第④段中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答:鸟类在迁徙期最容易受人工光源的干扰,其原因是
(2分)
感冒吃药有讲究
①又到了感冒多发季节。
②感冒引起的鼻塞、咽痛、咳嗽等一系列症状着实让人难受,不少市民为了免受这些感冒症状的折磨一有感冒症状就马上吃药或打点滴,甚至身边有人感冒或流感流行时,害怕自己被传染,也赶紧服用板蓝根等药物,认为这样可以把感冒“截”住。
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部主治医师刘红升表示,感冒药的主要功效是缓解症状,让感冒的人感到舒服点,但是并不能让感冒病程缩短。而使用抗生素是非常错误的方法,因为抗生素无法消灭病毒。“对付感冒病毒最有效的不是药,而是多休息、多喝水,让身体自身免疫系统发挥作用”。
④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普通感冒与流感相混淆”刘红升解释说,“流感与普通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呼吸道引起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⑤普通感冒30%—50%是由鼻病毒引起的,任何季节都可以发病,特点是散发性,不引起流行。普通感冒的症状有发热、流涕、打喷嚏、鼻腔干燥、头疼、头晕、恶心等,但不是所有的症状同时出现,根据个体差异症状各异。
⑥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特点是具有流行性。流行性感冒多发于冬春季节,大面积群体出现,由病毒引起流感的症状在有些病人身上表现比较典型,一发病即可能出现高烧,常达38.5℃以上,并伴有寒战、肌肉酸痛、头痛、咽痛、全身乏力;但在有些病人身上表现不典型,通常和普通感冒症状类似,只是在程度上稍重。尽管这些流行性感冒的主要表现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但季节性和传染性较强,一定要引起注意。
⑦“普通感冒不是什么大病,许多人选择了自己买药服用,这种方法不是不可取,但一定要明白如何选药”刘红升表示,普通感冒如果症状轻微,甚至可以不用药,如果症状重,可以使用一些中成药物抗病毒和减轻症状的西药,比如“白加黑、泰诺、康泰克”等,“但在临床中我们发现一些病人几种药一起吃,这样的做法有害无益因为这些西药的药物成分大多类似,多种药物一起吃,仅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⑧流感的处理则要区别对待,如果症状不典型,市民不能分辨自己是患了普通感冒还是流感,处理原则可以参考普通感冒,如果症状迁延不愈,可以看医生来帮助解决。但对于症状较重的流感,最好发病初即去医院就诊,医院可以通过一些特殊检查帮助明确是否感染流感病毒,在治疗上会加用治疗流感的药物,目前较为常用的是“奥司他韦”。本文是按顺序说明的
普通感冒和流感有何异同?
第③段加线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本文多处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请列举一例简要分析其作用
结合本文和你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怎样预防感冒(最少说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