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 D.统治者“以民为本” |
20世纪初,民主革命取代维新变法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是因为( )
①戊戌变法失败②《辛丑条约》的签订
③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④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同中国古代相比,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显著特点是()
①主旋律是救亡图存
②爱国与叛君相统一
③核心内容是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真理
④新的阶级逐渐成为救亡运动的领导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是()
①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作出正确的认识
②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③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①④ |
慈禧太后在允签《辛丑条约》的上谕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不掠我人民,恋友邦之见谅,疾愚之凭知。”所谓该条约“不侵我土地”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瓜分狂潮中列强已将中国领士瓜分完毕
②遥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③清政府已变成列强在中国统治工具
④中外反动势力矛盾业已根除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19世纪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年代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更大 | B.索取的赔款额不断增大 |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 D.列强获取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