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你认为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 )
A.战争赔款太少 | B.外国商品滞销 |
C.清政府不听话 | D.鸦片仍然不能输入 |
根据国情,我国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 B.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
C.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 D.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
2011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2周年。它的发表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下列与它的内容不相符的是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
B.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三通 |
C.决定停止对金门岛等岛屿的炮击 |
D.主张两党实行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 |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政府解决港澳台问题及发展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1972年美国政府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
B.1972年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
C.1978年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
D.1992年中国海峡两岸就一国两制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
1958年8月23日傍晚,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9月30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声明:如果中共愿意在台湾海峡地区“停火”,美国可以劝蒋军撤出金门、马祖。10月1日蒋介石明确表示没有义务遵守杜勒斯的声明,反对从金、马撤军。蒋介石此举客观上()
A.表明两党的分歧基本消失 | B.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立场 |
C.意欲断绝与美国的关系 | D.说明国共两党实现了再次合作 |
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认为:“‘汪辜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
B.“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 |
C.“汪辜会谈”受到海峡两岸的一致欢迎 |
D.“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