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 B.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
C.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 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
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 | B.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 |
C.传统艺术的衰落是必然趋势 | D.弘扬国粹以增强民族精神的理想 |
下图是漫画《重庆谈判》,对其寓意解读最准确的是:
A.人民厌恶战争期盼和平 |
B.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
C.谈判实现了武力均势下的和平 |
D.军事力量的处置是谈判的焦点 |
《中国的近代化》一书写到:“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里描述的是:
A.国民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情 |
B.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 |
C.抗日战争刺激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
D.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 |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这一现象表明:
A.国民政府实施了优先发展西部战略 | 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西部地区的掠夺 |
C.民族企业改变了中国工业发展重心 | D.民族工业迫于国内形势而大量内迁 |
1935年起,蒋介石在国内外通过渠道寻找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一是由曾养堡出现,通过剪伯赞、吕振羽与中共北方局以及长江局代表谈判;二是通过宋庆龄、宋子文派以牧师身份活动的中共党员董健吾秘密到达陕北,向中共中央表达国民党要求;三是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谈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国民党已放弃武力剿共方针 | B.共产国际要求国共两党结束内战 |
C.国共关系正处于转折时期 | D.中共呼吁结束内战一致抗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