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曾经多次遭到日本的侵略,下图是中国人民抵制日货(“本店不进日货”)的宣传画,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其出现的时间是
A.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C.抗日战争期间 |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
19世纪初,一位学者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经常使用的器官就会发达,不用就会退化;后天获得的特性有可能遗传下去,这位学者是
A.胡克 | B.施莱登 |
C.拉马克 | D.达尔文 |
苏轼认为:“(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杜甫是唐朝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 |
B.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 |
C.韩退之(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 |
D.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的大成者 |
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诩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于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诩以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
B.科举制度、考察诗赋 |
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 |
D.士人群的刻苦钻研 |
提出“一切有权利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的启蒙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 | B.伏尔泰 |
C.卢梭 | D.狄德罗 |
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须”的学问,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美德即知识” |
C.“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D.“舍善而趋恶不是人类的本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