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模式”一词由西方学者首先使用,泛指所有“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官方和学界从不使用这个词。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接过了这个词用以概括整个苏联70年的历史,并且道:“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戈尔巴乔夫的上述言行
| A.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 B.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
| C.缓和了苏联国内社会矛盾 | D.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纵论汉唐宰相制度的差异时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欶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则材料说明
| A.政事堂不掌握实际的权力 | B.皇帝权力被严格限制 |
| C.机构设置重叠,官员冗滥 | D.宰相权力被分散削弱 |
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提出:“中国二千余年的专制官僚政治局面其所以是由秦国开其端绪,乃因中国二千余年的地主经济制度,是由秦国立下基础。这种政治经济形态的配合,不但改变了中国封建性质,改变了中国官僚政治形态,且也改变了中国专制君主与官僚间,乃至官僚相互间的社会阶级利害关系。”该结论
| A.夸大了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 B.开创了现代化史观的研究新视角 |
| C.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态度 | D.肯定了政治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 |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确切的说,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 A.分封制下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 B.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的特点 |
| C.郡国并行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 D.贵族兼并土地愈演愈烈 |
某同学在研究下列两幅图片后,对该阶段中国古代社会的变化特征得出一些感悟,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 ②从世袭到任命
③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 ④从分裂到统一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司马光《资治通鉴》:“初,(晋)智宣子将以瑶为后(继承人),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迭者一也。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文中智果之言表明他
| A.反对立嫡以长 | B.主张立君以仁 |
| C.反对任人唯亲 | D.提倡实行分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