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
A.由于基因碱基序列改变出现的新性状一定能遗传给后代 |
B.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肯定会表现出新的性状 |
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不一定会导致基因种类、数目的变化 |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的移接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
以二倍体植物甲(2N=l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以物理撞击的方法使F1在减数分裂时整套染色体分配至同一个配子中,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 |
B.F1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其染色体组成为2N+2n |
C.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则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 |
D.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二倍体 |
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A.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包括了①和②过程 |
B.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 |
C.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需tRNA的协助 |
D.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 |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配子的随机组合体现了基因重组 |
B.染色体倒位和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
C.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
D.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紫花植株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的现象体现了基因重组 |
蜜蜂种群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下图显示了蜜蜂的性别决定过程,据图判断,蜜蜂的性别取决于
A.性激素 | B.染色体组数 | C.性染色体数目 | D.XY性染色体 |
在遗传物质探索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设计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B.为了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可用含35S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
C.细菌裂解释放的噬菌体中,可检测到32P标记的DNA,检测不到35S标记的蛋白质 |
D.用同位素35S标记的一组实验中,放射性少量出现在试管的下层,可能是侵染时间过短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