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甲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乙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材料二: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4490平方公里。
材料三:2008年9月26日,中国航天员顺利实现太空行走。此外,在2009年至2012年,我国还将发射目标飞行器,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为未来建立永久太空站打下基础。
(1)材料一中甲、乙两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两种哲学阵营?它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2)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三是如何体现规律知识的?
文化涉及人们的情感记忆、思维习惯、精神感悟,涉及人们的历史认知、观念认同、理想追求。这些都需要时间的淘洗、实践的锤炼、长期的孕育。文化建设是在精神领域搞建设,与盖大楼、修高速公路不一样,不是三年五年能见效的,如果没有长期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大的飞跃。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化经典名篇、文化大家大师,都是在人类文化长期积淀和接力推进中问世和诞生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出现的。推进文化建设,既要有紧迫感,也要看到长期性,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做到重在建设、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久久为动,绝不能心浮气燥、急功近利,更不能用暴风骤雨、搞运动的方式来进行。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当如何辩证地看待文化建设。
材料:近十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发展
战略构想 |
提出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十六大 |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
建设和谐文化 |
十六届六中全会 |
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十七大 |
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部署“文化强国”战略 |
十七届六中全会 |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依据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想是怎样发展的?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自1994年开播后,每天收看的观众上亿人,它何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敏锐的“眼睛”,大量滥用政府权力的问题通过曝光后迅速得到解决。
(1)对政府的权力为什么需要制约和监督?
(2)请你列举出我国目前对政府权力监督有哪些形式?(至少5种)
材料一 2011年12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出现的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中央财政为应对极端天气给生产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帮助受灾地区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共下拨抗灾救灾专项资金4.31亿元。
根据交通部安排部署,各省交通厅迅速启动了鲜活农产品运输应急机制,从12月26日开始,对“绿色通道”上行驶的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运输车辆一律免收车辆通行费,并根据交通部要求,将这一时限延长至1月31日。
从政治学角度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关注抗灾救灾工作。
材料一、国家发改委2011年10月9日正式公布了(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从9月起至本月21号,社会各界可以通过信函、网络等方式,对该(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和建议。
材料二、(征求意见稿)要求各地在制定居民阶梯电价实施方案过程中,要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对阶梯电价的实施范围、档次等方面进行认真论证。实施方案形成后,应按(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规定进行价格听证后实施。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公民通过哪些方式参与民主决策?(4)分
(2)有人认为“制定阶梯电价实施方案是专家的事,与其他公民无关”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