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雨果曾写道:“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所有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初步反映这一预想的国际组织是
A.协约国集团 |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C.华沙条约组织 | D.欧洲联盟 |
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普能覆舟。”他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的土地和生产时间,促进了社会发展。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实质体现了( )
A.道家的“自然无为” | B.儒家的“仁政德治” |
C.墨家的“兼爱非攻” | D.法家的“以法治国” |
杜甫在《忆昔》中描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反映了唐玄宗在位的最初20年里出现了兴盛的景象,史称()
A.文景之治 | B.贞观之治 | C.康乾盛世 | D.开元之治 |
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 )
A.《本草纲目》 | B.《齐民要术》 |
C.《天工开物》 | D.《水经注》 |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促进了民族融合 |
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
C.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三国两晋南北朝介于秦汉和隋唐两个时期之间,既是秦汉时期社会矛盾集结、激化的产物,又是隋唐强盛的渊源,承上启下,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此时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战 |
B.政权分裂与社会的倒退 |
C.民族大融合与逐步走向统一 |
D.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