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食品安全问题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麦乐鸡”“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地沟油”又接踵而来……食品问题可谓五花八门,触目惊心,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不安与恐慌。某校高三(1)班同学围绕“关注食品安全,保护生命健康”这一专题开展探究活动。
材料一: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安部为确保食用油质量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在全国部署开展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借鉴前期公安机关侦破“地沟油”案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多管齐下摸排梳理线索,鼓励社会监督举报,坚决取缔非法窝点.追根溯源查清犯罪链条。彻底摧毁“地沟油”生产销售网络,依法从重从快惩处违法犯罪分子。
(1)结合材料,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安部为什么要依法严厉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公众食品安全。
材料二:2011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出席全国食品安全工作专题会议。他指出,今年要加大食品安全重点整治力度,重典治乱必须重拳出击。一是严肃依法进行整治。要完善和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让犯罪者承担应有的刑事责任,使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二是强化企业责任。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要健全诚信体系,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都要建立安全信用档案。严格执行市场退出机制,严重违法者不允许在涉足食品行业。三是落实政府监管职责。要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构建广覆盖的监管格局,消除死角盲点。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增强监管合力。
(2)各级政府在贯彻落实上述三点要求过程中应履行哪些职能?
材料三:“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全社会关注,当前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度和要求空前提升,食用的产品是否安全,是否影响健康,甚至是否会造成对生命的威胁都成为百姓的热门话题。
(3)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公民在维护食品安全问题中可以有何作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任务如何落实备受各方关注2014年1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国有民营企业家、基县民众代表等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和建议。我国政府在重大决策部署前,都会召开各种会议,对即将出台的政策和公布的文件征求各方面群众代表的意见。
浙江省温州市交通流量高峰期的拥挤状况十分严重,群众对此反应强烈,这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但市政府并没有盲目修建、扩建公路,而是在调查并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为此节省了20亿元的投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市政府的做法是怎样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
材料: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网民已达两亿多,写博客、发帖子、上网交流已经成为许多民众关注社会、表达诉求、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在我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网络民意。
(1)结合材料,试分析网民参与“网络问政”的政治生活依据。
(2)结合材料,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谈谈公民应怎样参与“网络问政”。
材料一:某市政府坚持“忧民之所忧,乐民之所乐”的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网上开展“市民论坛”活动,就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公开征集市民建议,问计于民。通过网上调查,发现本市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面临这以下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①房价上涨比较快,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房屋严重供不应求;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10%最高收入家庭的财产总额是10%最低收入家庭的30倍;③刑事案件时有发生,社会秩序不稳定。
(1)假如你被选为该市“市民论坛”代表,请从政府职能的角度就该市所面临的问题向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二: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乱象频生:“瘦肉精”、“地沟油”、“毒大米”、“毒胶囊”等事件对人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帮人民打好这场“保胃战”是人大代表义不容辞的职责。某市一人大代表一直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他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征求市民的意见,向市人大提交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议》的议案,该提案引起了市人大的高度重视,市人大将议案转发给了市卫生局、食品质量监督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并要求立即对全市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一次集中的整治。与此同时,该人大代表还多次对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为维护食品安全,该市的人大代表、人大是如何履职尽责的?
材料一十八大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前,实现这一目标最大挑战是经济下行压力,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基本政治问题,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1)结合材料一,回答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