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1日是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21日的黑夜降临以后,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世界末日”在科学上根本站不住脚,但“末日”论还是引起了一些混乱,各地的科学家、专家也纷纷发言辟谣。回答题。一位社会学教授指出,虚化的末日想象所反映的是一种真实的生存焦虑。小到小孩上学、老人看病和城市买房,大到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我们距离家人、朋友和自我的内心越来越远,这让现代人感到无助、焦虑甚至恐惧,加剧了“末日感”。从哲学上,这反映了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B.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
C.错误意识生成不以客观存在为原材料 |
D.世界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
面对“末日”论,有些老人和文盲忙于抢购蜡烛以应对黑暗的来临,专家学者们忙于科普宣传,而年轻的网民们则“将错就错”,创意迭出,使“世界末日”成为网友的狂欢节。这表明
A.利益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 |
B.知识结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 |
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可能相同 |
D.认识能力和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 |
我国现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B.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
C.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
D.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
在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出生时,整个世界争论不休,“不合伦理”的诅咒声一度铺天盖地。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试管婴儿”已是很正常的事。人们观念的变化说明了(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B.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
C.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
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
2011年2月22日,广州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指出,增城的大部制改革将参照顺德模式,党政机关将缩减到30个以内。之所以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是因为(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D.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体现了(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终目标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这一基本观点就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B.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
C.实践观点 |
D.辩证否定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