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
|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
|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 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
2012年3月,《欧洲时报》报道称,随着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连番袭击,高福利社会显露出难以持续的迹象。北欧国家纷纷削减福利,改革高福利模式以应对欧债危机。下列有关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增加了企业和国家的负担 |
| B.福利范围仅限于社会低收入人群 |
| C.实施目的是全面实行国有化政策 |
| D.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
1957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凯斯·芬斯登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上说:“自然,以前有过一个时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拥有一个不太富足和比较简单的国家的生产资源。然而,自那时以后我们就逐步倾向于实行一种真正的‘人民资本主义’……”。“人民资本主义”的含义是
| A.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 B.资本家丧失了企业的全部所有权 |
| C.国有经济的比重日益上升 | D.股票分散化,企业职工也拥有股票 |
“二战”后,英美实行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实行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德国实行社会市
场经济,日本实行统制市场经济体制,20世纪末,中、俄开始实行市场经济。这表明
|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市场经济体制,采用计划经济体制 |
| B.社会主义国家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照搬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 |
| C.宏观调控与市场体制相结合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共识 |
| D.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已无差别 |
“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有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材料中的“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是
| A.放弃自由市场体制 | B.第三次科技革命 |
| C.发展“混合经济” |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以工代赈 |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
| C.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复兴经济 |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