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文成公全书》卷三)。“材料中先生的观点与谁的相类似( )
| A.柏拉图 | B.普罗塔戈拉 | C.亚里士多德 | D.苏格拉底 |
有人认为,苏联解体是因为“(苏联)共产党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一折腾,就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至此,能够抵抗国家离心力的凝聚力量已丧失殆尽。”这里使苏联共产党“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是因为戈尔巴乔夫
| A.经济改革成效不佳 | B.签署了《苏维埃主权国家联盟条约》 |
| C.主动放弃与美争霸 | D.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 |
英国曾拒绝卷入任何涉及转让国家主权的欧洲一体化行动。舒曼计划公布后,“令英国感到担心的是,戴高乐(法国总统)正在采取行动,企图把欧洲经济共同体发展成为欧洲政治经济联盟。”于是决定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六国就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进行谈判。这表明英国
| A.想控制欧洲共同体与苏联争霸 |
| B.力求挽回被欧洲大陆国家抛弃的命运 |
| C.不想失去在欧洲的霸主地位 |
| D.借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国际政治地位 |
苏联在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时,实行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相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苏联当时实施这一居民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
| A.限制农民自由流动 | B.迅速发展农业生产 |
| C.满足工业化发展需要 | D.加强对城乡的统治 |
马克斯·勒纳在评价《国富论》时指出:“他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坚持。他正是为了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据此,可知《国富论》诞生的主要背景是
| A.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普遍确立 | B.法国大革命席卷整个欧洲 |
|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工业革命 |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刚刚完成 |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认为,“联邦宪法之所以优越,主要原因在于立法者们……敢于要求人们节制自由,因为他们真诚地不想使自由破灭。”这一立法思想主要体现于1787年美国宪法
|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
| B.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民直接选出 |
| C.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且实行三权分立 |
| D.建立联邦国家和不纳税的印第安人无选举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