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工业企业下放的几项规定》,提出国务院各主管部门所管理的企业除极少数特殊重要的企业外,一律下放给地方政府管理。中央直属企业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比重大大下降。其意图是( )
| A.建立和强化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 B.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探索增强企业的活力 |
| C.在全国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 D.积极引进西方国家的投资,实现工业化 |
平遥是著名的“晋商”发源地之一。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
| B.晋商活动范围广泛 |
| C.山西是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 |
| D.汇兑事业在中国开始发展 |
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生产力的发展 |
| B.粮食产量增加富裕了一定的劳动力 |
| C.劳动力专业化出现 |
|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 |
中国古代瓷器生产技术高超,咏“瓷”诗句众多。如:“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诗中的“越窑”和“大邑”分别以生产什么瓷器出名()
| A.青瓷、粉彩瓷器 | B.粉彩瓷器、白瓷 |
| C.青瓷、白瓷 | D.白瓷、青瓷 |
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 A.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 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
| C.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 | D.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
范喜良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农夫。他可能使用过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是( )
| A.铁锄 | B.曲辕犁 | C.翻车 | D.棉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