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腊风土记》记载:自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腊;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跣足。结合右图回答题。当时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是
A.11~12月 | B.3~4月 | C.5~6月 | D.7~8月 |
真腊地区的气候成因
A.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 |
B.与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有关 |
C.与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有关 |
D.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
读下图回答下题。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乙地处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
②甲、乙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③丙、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中丁地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
④丁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对甲和丙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是()
①干旱 ②洪涝③水土流失 ④风沙危害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乙地区花卉种植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是()
①较低的生产成本②肥沃的土壤③低廉的劳动力价格④先进的保鲜技术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①甲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②乙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③丙地区要加强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丁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题。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
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
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
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
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 |
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
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
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下图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据此回答下题。以下四省区中,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是()
A.广东 | B.江苏 | C.江西 | D.云南 |
与我国南方大多数地区相比,甲地农业生产潜力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
A.生长期光照时间短 |
B.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 |
C.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
D.春播期间旱情严重 |
下图是经纬网图,已知M地位于赤道,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此刻,图中70°纬线以内为极昼,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此刻,太阳直射()
A.世界著名渔场 | B.热带沙漠地区 |
C.世界著名油田 | D.暖流流经地区 |
图幅范围内()
A.此刻,大部分地区是黑夜 |
B.此刻,各地在同一日 |
C.此日后,各地白昼逐渐增长 |
D.此季节,N地原野一片枯黄 |
下图中虚线是我国某次南极科考路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科考船途经①、②、③、④处,均顺风顺水的是()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关于①、②、③、⑤处对应洋流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处洋流向高纬地区流动 |
B.②处洋流对沿岸增温增湿 |
C.③处洋流受西风带影响形成 |
D.⑤处有世界著名大渔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