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有三瓶化肥标签脱落,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碳酸氢铵(
)、氯化铵(
)和尿素[
]中的一种,为鉴别三种化肥,某同学分别取少量样品编号为
、
、
,并进行如下实验(此处箭头表示得出实验结论)
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物质为尿素 |
B. | 物质为碳酸氢铵 |
C. | 常温下如要鉴别 、 两种样品,能采取闻气味的方法 |
D. | 如果实验 中 、 两种样品没有另取,则会使检验结果不准确 |
蜡烛(足量)在如下左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
B. | 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
C. | 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
D. |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
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镁离子( )核内有12个质子 |
B. |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
C. | 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 |
D. | 镁离子与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
某同学在实验室测定了几种溶液的pH,其结果如下表:
溶液 |
盐酸 |
溶液 |
溶液 |
水 |
溶液 |
溶液 |
<7 |
<7 |
=7 |
=7 |
>7 |
>7 |
该同学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
盐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
B. |
一定是碱溶液 |
C. |
一定是盐溶液 |
D. |
一定是酸溶液 |
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现象 |
解释 |
|
A |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
B |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 |
C |
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D |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
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