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轴突末端可释放神经递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通过突触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细胞 |
B.反射过程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反射弧中突触的数目 |
C.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
D.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能写字能看书看报,其受损部位是语言中枢的S区 |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将染色后的蝗虫精巢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有丝分裂的细胞 |
B.用健那绿染液对盐酸水解后的根尖细胞染色,可观察线粒体在根尖细胞中的分布 |
C.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可用溴代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代替澄清石灰水 |
D.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可用苏丹Ⅲ染液代替苏丹Ⅳ染液对脂肪染色 |
在基因表达过程中,真核生物基因必须转录完后才能进行翻译,而原核生物基因在转录未完成前便开始翻译。出现此差异的原因之一是
A.真核生物的细胞核有核膜,原核生物的拟核没有核膜 |
B.真核生物的DNA为链状,原核生物的DNA为环状 |
C.真核生物的密码子具有简并性,而原核生物不具有 |
D.真核生物的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而原核生物不能 |
HIV侵入正常人体后会破坏T细胞,科学家正在研究将HIV引诱到修饰过的成熟红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增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IV侵入正常人体初期,机体不能产生细胞免疫将其清除 |
B.HIV再次侵入人体,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T细胞 |
C.HIV感染正常人体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将会降低 |
D.成熟红细胞不能为HIV提供复制的模板从而抑制其增殖 |
下列有关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不属于种群特征 |
B.样方法可用于估算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 |
C.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的出生率最大 |
D.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会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 |
下图表示叶肉细胞在某一环境条件下所处的部分生理状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条件下类囊体薄膜上不能合成ATP |
B.该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
C.在光照适宜条件下不可能出现图示生理状态 |
D.该条件下线粒体基质中CO2浓度比叶绿体基质中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