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曾说:“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下列言论与亚里士斯多德思想相近的是:
A.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 B.志不强者智不达 |
C.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史学家钱穆在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A.增加了官吏人才来源 | B.扩大了官吏权力范围 |
C.完善了官员选拔程序 | D.加强了思想控制程度 |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六部 |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即郡县制、尊儒制度、科举制度、国有专营制度展开。由四大基本制度共同支撑的“大厦”是()
A.儒学独尊 | B.中央集权 |
C.君主专制 | D.国家财政 |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发展 |
B.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
C.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
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 |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就是“问鼎中原”的典故由来。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
A.王权衰弱,分封制遭破坏 |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
C.周室衰微,井田制逐步瓦解 |
D.列国内乱,变法图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