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晚期中国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亿美元),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
进出口贸易总额 |
比较 |
1950年 |
15.1 |
|
1959年 |
43.8 |
比1950年增长2.9倍 |
1966年 |
46.1 |
比l959年增长.5.3% |
1969年 |
40.3 |
比1966年下降12.6% |
1973年 |
100 |
比1972年增长74.2% |
1978年 |
206.4 |
比1972年增长2.3倍 |
A.中国经济从内向型转为外向型
B.政治因素导致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出口贸易减少
C.中美建交推动了l973年进出口贸易变化
D.经济特区建立导致70年代末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加
据冯天瑜著《中华文明史》记载,南宋临安城居民中,官吏人数占临安城区居民总数的23%左右;从事工商业的居民总数达20万,约占城区居民的三分之一左右;从事文教事业的生员、教谕还有各行业艺人也占临安城区人口的十分之一。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作者文中数据可能来自《东京梦华录》 |
B.南宋社会生活世俗化程度较低 |
C.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已对中国古代政治结构造成严重冲击 |
D.南宋兼具“官僚社会”、“文人社会”、“市民社会”的风貌特征 |
《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唐朝人王建的诗《汴路即事》中云:“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对于这两则史料的分析,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①《汴路即事》中提到的“草市”是诗人想象的产物
②《唐会要》记载中的“市”应该是指“草市”
③《汴路即事》反映出唐代“草市”大多在水运方便之处
④两则史料相互矛盾,说明唐代“草市”存在与否仍有争议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丝绸之路是中国联系西方的“国道”。汉代的丝绸之路可以见证
A.灌钢法技术制作的兵器外销 | B.火药传播到欧洲及世界各地 |
C.“井渠”技术向西传到西域 | D.大量精美的瓷器远销海外 |
如下图,英国学者约翰夫·杰弗在《历史焦点》一书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世界的基本强国可以被看作构成了两个三角形的结构,美国同时占据了两个三角形的顶点。根据下列强国的特质,a、b、c、d对应顺序准确的应该是
A.欧盟、日本|俄国、中国 | B.俄国、欧盟|日本、中国 |
C.日本、俄国|中国、欧盟 | D.中国、欧盟|俄国、日本 |
“为了避免篡夺政权的嫌疑,他们进行公社的选举,是去了大好的时机,而组织公社等又浪费了更多的时间。”马克思的这段话认为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是
A.给了国内外反动的势力勾结与反扑的时机 |
B.生产力水平未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
C.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
D.无产阶级政治威信还不够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