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大将符彦卿驻军大名府,专横一时,目中无人。963年,太祖任命京官周渭为永济知县。周到任时,符彦卿心中不满但也无可奈何。符彦“无可奈何”的原因主要是
A.周渭身为高官,身份特殊 | B.节度使的权位在知县之下 |
C.地方权力分离,双方无隶属关系 | D.地方行政长官掌握地方将领任免权 |
1903年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一套“蒙学教科书”,其中《蒙学修身教科书》分修己、保身、待人、处世四章,有关守法、纳税、财产和政治等内容属于“处世”章,相关课文有:“纳税者皆有监督用此税项之权”;“我于公财产无取用之权,我于私财产有支付之权”;“天下无无政治之国家……同一政治,必民之多数以为可者,方著为令”。这一事件()
A.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型教育制度的确立 |
B.推动了国人价值观念和知识体系的更新 |
C.推动学校教育内容开始突破传统经学典籍 |
D.反映了民主共和成为历史潮流 |
王韬在《壕埂杂志》中指出“沪地百货闻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一言,半皆粤人为之,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致。”当时流行于上海市井的一首竹枝词写到:“洋行买办每多财,时式衣装尽得来。阔绰排场人尽幕,频年获利店纷开。”对材料所述史实理解正确的是()
A.收回利权运动取得一定成效 |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
C.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 D.工商立国成为清政府的治国思想 |
肖洛霍夫曾给斯大林写信说:“许多区,没有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也没有储备籽种……集体农庄庄员们和个体农民们由于饥饿现在正濒临死亡……工作人员正暴力征粮。”斯大林回信说:“庄稼人在‘耍滑头’,他们要让工人、红军没有饭吃。庄稼汉们实质上是向苏维埃政权宣战。”据此分析,两人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看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 B.是否看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
C.是否要维护苏维埃的利益 | D.是否要维护农民们的利益 |
唐政府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会大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官差一人权检校市事。……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诸行以滥物交易者,没官……”这表明()
A.政府加强对商业的规范管理 | B.政府对私营工商业给予保护 |
C.政府想遏制商业活动的进行 | D.政府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以为栖身月球的 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斯塔夫里阿诺斯此处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
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 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 |
C.一定程度上忽略个别考察 | 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