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
A.民族企业存在着有伤社会风化现象 | B.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 |
C.封建势力严重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 D.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 |
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这与清朝前期统治者对边疆民族管理体制的创新有密切关系。这些“创新”不包括()
A.武力统一台湾,设置台湾省 | B.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
C.册封西藏地方宗教领袖,委派驻藏大臣 | |
D.在中央设置专门掌管少数民族事务的理藩院 |
19世纪中后期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日本维新派提出“和魂洋才”,中国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结果两者一成一败。其根本原因是
A.制定的具体目标不同 | B.实施的方式方法不同 |
C.学习的文化内容不同 | D.推行者的社会立场不同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的不平衡现象,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缺乏资金 |
B.缺乏现代化投资方式 |
C.劳动力主要来源于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 |
D.技术力量薄弱,设备技术严重依赖进口 |
《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一书中说:“与中国科学技术停滞落后于世界的同时,明清时期在其他文化方面却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新的发展”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
A.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 B.君主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
C.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D.传教士传教过程中进行宣传介绍 |
2004年10月14日胡锦涛与普京会谈并签署了《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它标志着中俄两国40年来关于边界问题的谈判和努力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清朝时期,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等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的国际条约是
A.《尼布楚条约》 | B.《瑷珲条约》 | C.《北京条约》 | D.《改订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