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家
英国
沙俄
法国
德国
日本
美国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14
2.6
6
16
1
38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
3350
1740
1060
290
30
30
殖民地人口
39350
3320
5550
1230
1920
970

 
材料二 德国外交国务大臣毕洛夫宣称“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邻国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线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想把别人挤到阴影中去,但是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材料三  1902—1914年德、俄、法、英军费开支增加情况统计表

国家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军费开支增长率
270%
110%
80%
19%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德国在当时处于怎样的地位?
(2)材料二中德国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这对英德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为实现上述要求采取了什么措施?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世界市场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对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六世纪中期至十七世纪中期,美洲生产的白银30000吨;日本生产的白银8000吨;两者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在7000至10000吨之间。因此在那一百年间,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1/4至1/3。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以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6.54
5.27
印花布

14.25
4.98
袈裟布

10.68
4.98
棉布

6.94
4.86


洋货入中国则输半税,土货出外洋,则加重征。资本纵相若,而市价则不相同,洋货可平沽而土货比昂其值,颠倒错紊,华商安得不困,洋商安得不丰。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3/4,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是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则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上。”“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是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是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扰了印度的工业。”
——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三 1573年,对后来现代化至关重要的两个观念上的变化已经发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此外还有一个技术性的工业革命,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推动了今天以西方为主体的世界体系。
中国这种从传统社会到近代社会的转型,在明末已经开始,这一转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市场迅速扩张,在全国市场形成之后,实际上就是发展到世界市场上去,这是一个必然结果,也就是说中国的白银货币化直接影响力世界市场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主要原因。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人人都有梦想,但梦想因人因时而不同。实现工业化就曾是许多人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工业化的产生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美能够率先完成工业化的原因。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性事件和方式是什么?
材料二张之洞在1893年9月建成汉阳铁厂。铁厂东西约2000米,南北约500米,占地约一平方公里,16个烟囱直插云天。一位外国人对当时汉阳铁厂的描述是:“烟囱凸起,矗立云霄”“化铁炉之雄杰,辗轨机之森严,汽声隆隆,锤声丁丁,触于眼帘、轰于耳鼓者,是为二十世纪中国之雄厂耶!”
——据《百度百科》改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的背景。一根小小的烟囱折射的是人们对工业化的态度。请以张之洞同时代人和我们当代人的视角各用一句话评价材料中的直插云天的“烟囱”。
材料三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材料四英国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复兴之路》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53—1957年间以及1978年,中国为发展经济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古今中外一般都重视外贸,外贸对国家发展、世界文明影响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时开通海上丝绸之路,此后,这条路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路。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凤凰网2014年9月17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情况(4分)以及这一“海路”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对外政策。(2分)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丝、茶等农副产品经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西方。其中,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多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
一一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标志着我国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新成员。我国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一摘编自网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指出我国近现代历史上两次融入世界市场的不同态度。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的经济遭到严重削弱,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已经难以维持。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代现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40年代,当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衰落后,美国为便利其对外经济扩张采取了哪些经济政策措施。

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第一次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丝绸之路
材料二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截止2006年,近7万家跨国公司,其产值已经达到世界总产值的40%,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60%,对外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的90%。
材料四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从经济背景与影响两个角度分析材料二的新航路与中国丝路的不同。
(3)观察材料三曲线图,指出世界贸易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怎样的发展态势?导致这种态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简要说明这种趋势的利与弊。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谈谈你对丝绸之路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