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千秋功过由后人评说。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建立了隋王朝 |
B.重用人才,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
C.开创了“贞观之治”局面 |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
元朝时,全国共设有驿站约1500处,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是急递铺,用以传递朝廷和地方州郡的紧急文书。这些驿站和急递铺的设置说明元朝( )
A. |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B. |
中央与地方联系加强 |
C. |
边疆地区战事不断 |
D. |
对外交流畅通无阻 |
下图为汉、唐、宋经济分布变化示意图。据此可知,从汉代到宋代( )
A. |
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始终重合 |
B. |
中原王朝疆域持续扩大 |
C. |
自然条件决定了经济发展状况 |
D. |
经济重心逐步完成南移 |
下图是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局部),展示了唐朝时期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景象。它可用于说明当时( )
A. |
铁器牛耕的初现 |
B. |
棉花种植的普及 |
C. |
生产技术的改进 |
D. |
玉米甘薯的推广 |
唐代地理书《元和郡县图制》曾描述某水利工程,“公家运漕,私行商旅……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该工程的修建有利于( )
A. |
珠江水患的治理 |
B. |
巴蜀地区的开发 |
C. |
郡县制度的推广 |
D. |
国家统一的巩固 |
北魏时期,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不仅系统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中国北方的传统农学成就,还总结了内迁少数民族的医疗技术和畜牧业经验。这体现了当时( )
A. |
南北文化的交流 |
B. |
民族交融的趋势 |
C. |
阶级矛盾的缓和 |
D. |
传统科技的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