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这是北宋词人孔平仲的诗词《霁夜》。据此回答题。
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都是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作者把这些夜间景物巧妙结合起来,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从哲学上看,这告诉我们(    )
①遣词造句的顺序和结构不同,词句效果就不同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比质变更为重要
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有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
④把各部分优化组合起来能获得整体的最大功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面对秋景,一些文人常发悲秋之感,但这首诗却反其意而用之,通过对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等景物的描写,吐出了秋夜雨停后的清静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秋夜清静景色的赞美,表现了诗人闲静、愉悦的精神世界。这说明(    )

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意识对物质具有指导作用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新型思维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最近两年以来,尽管中国人民银行一再降息,但居民个人储蓄仍在增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居民预期收入减少,而预期支出增大。这表明

A.人们对未来的预测是对客观实际的反应
B.意识并不一定能如实反映客观世界
C.人们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
D.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国务院总理李岚清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指出,“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期,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创新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标志着未来世界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要鼓励创新和重视实践,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实际紧密结合,改变那种只要书本知识,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美国参议院于1999年10月3日拒绝批准已为世界上154个国家所签署了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这说明美国与世界上154个国家在禁止核试验上有着不同认识,形成这种不同认识的主要原因是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立场不同
C.思维方法不同 D.知识构成不同

有人说,21世纪是生物工程的世纪。目前,人们已造出了“基因鱼”、“基因猪”等新型物种,相信将来还会有意识地制造出更多的物种。这说明

A.人类面对大自然不是单纯适应和消极地听任自然的摆布
B.只要极大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创造出新的物种的
C.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弱
D.随着时代的发展,意识不仅可以反映物质,而且可以创造物质

人类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已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可以说,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这说明

A.人类产生以前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是主观的
B.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
C.在特定的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D.人能够利用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能动地改造自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