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种子,又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20世纪中期以后却走向合作,这说明了

A.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是出发点
B.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
C.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会达成谅解
D.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多极化趋势加强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鼎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左传》曾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国,德之修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杜甫诗云:“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无欲。”从中可知“鼎”在商周时代的作用是
①权力的象征②隐喻政权③食器④用于收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一些新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②“福利国家”得到发展,政府公共开支增加
③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④“新经济”出现,打破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循环的规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20世纪30年代,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的售价仍然是1卢布。这种现象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新经济体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