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l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
A.背离了美国革命的原则 | B.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
C.忽视了以个人自由的保护 | D.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
中国古代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下列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A.郡县制的推行 | B.小农经济发展 |
C.军机处的设立 | D.重农抑商松动 |
史载: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对上述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朝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 B.明朝政治初露民主迹象 |
C.明朝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 | D.明朝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 |
《皇明祖训》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事皆朝廷总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材料所反映的有效信息是
A.明朝时期天下庶务繁多 |
B.废丞相,造成各部门之间扯皮,工作效率不高 |
C.丞相制度的废除意味着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高度 |
D.明朝时期由于君主不理朝政,造成大权旁落 |
宋高宗对大臣说,今后凡是“批降御笔处分”,虽然出自“朕意”,但必须“经由三省、枢密院”,如果出现不当,允许大臣们“奏禀”。宋孝宗任命曾任王府教授的刘章到漳州做知州,因遭到谏议大夫王大宝的抵制而没有执行。这表明
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 B.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 D.君权受到很多威胁 |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 B.察举制 |
C.科举制 | D.行省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