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迁缓,望之如偃赛老儒。一日,稚①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②,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①:美好不粗俗。②针黹:针线活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
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
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文后小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1)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3)先帝不以臣卑鄙▲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选文中,诸葛亮向刘禅提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 (用原文回答),作者还在文中追忆的两件事是▲ 和▲ (用自己的话概括)
.结合全文分析,本文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从桓公伐孤竹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
遂得道不亦过乎、翻译下列句子
春往冬反,迷惑失道、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
(3)相与步于中庭()(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一结尾意味无穷,请你谈谈它的言外之意。
(二)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下面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窥谷忘反(通“返”) | B.在昼犹昏(夜晚) |
C.负势竞上(向上) | D.从流飘荡(随着) |
.翻译下面的句子。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理解填空。
(1)本为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征。(用自己的话概括)
文言文阅读
(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1)会天大雨( )(2)失期,法皆斩()
(3)天下苦秦久已()(4)或以为死().摘引文中的句子回答
(1)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2)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失期,法皆斩。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