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张骞在公元前127年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这一观点说明

A.当时中国处在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欧洲和中亚各国普遍希望与中国广泛交流
C.开拓了当时中国人的视野,加强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关注
D.张骞通西域刺激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活动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02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1910年陆士谔在《新中国》中不约而同地将举办世界博览会的地点放在了上海。而在2010年的5月1日,这个梦想真的实现了。以下这个聚焦世界目光的城市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

A.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B.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中美关系破冰之约在这里签订 D.上世纪80年代末浦东新区开发开放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B.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从19世纪末自行车从西方传入中国,成为宫廷贵族的玩具;到20世纪60、70年代自行车和缝纫机、手表一起成为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再到80年代,自行车逐渐成为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如今自行车不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也是人们健身、休闲的好方式。自行车命运的变迁不能说明()

A.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C.中国自行车工业世界领先 D.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

下面三幅图片反映了同一历史主题。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该历史主题的是()

A.《海国图志》 B.《共产党宣言》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该时期“领先地位”的因素有()
①圈地运动的推进②海外市场的形成③垄断组织的出现④民主制度的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